银针在您手中仿佛有了生命。
我想像您一样,掌握这门救人的技艺。
"义桓凝视女儿片刻,终于点头:"好,从明日开始,我教你认穴行针。
不过..."他严肃地补充道,"在你完全掌握之前,绝不可擅自施针。
""女儿明白!
"义妁欣喜地应道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
回到家中,义妁将采集的草药一一整理晾晒。
她的小院中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药草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。
母亲早逝,家中只有她和父亲相依为命。
父亲行医为生,家境虽不富裕,但也算温饱无忧。
"妁儿,我去给东村的张老丈复诊,你把这些药送到西街的王家,他家小儿染了风寒。
"义桓收拾好药箱嘱咐道。
义妁点头应下,将配好的药包好,又取出一小包自制的蜜饯:"王小弟怕苦,我加了些甘草,还准备了这个,喝完药后给他甜甜嘴。
"义桓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:"你比你母亲还细心。
"提起亡妻,他眼中闪过一丝黯然,但很快掩饰过去,"对了,明日是集市,你采的连钱草可以拿去卖了,换些布料做新衣裳。
"义妁低头看了看自己洗得发白的衣裙,摇摇头:"我的衣服还能穿,不如换些医书。
上次在书肆看到一本《黄帝内经》的抄本...""你啊..."义桓无奈又宠溺地摇头,"去吧,早去早回。
"次日清晨,义妁背着装满草药的竹筐来到集市。
河间国的集市热闹非凡,叫卖声此起彼伏。
她找了个角落摆开摊位,将草药整齐排列。
连钱草、黄芩、当归...每一样都标明了价格和功效。
"小娘子,这连钱草怎么卖?
"一个中年妇人驻足询问。
"三文钱一束,主治湿热黄疸,也可外敷治疮痈。
"义妁熟练地回答。
妇人掏钱买了些,刚离开,一个衣着华贵的男子走了过来。
他约莫三十岁上下,面容俊朗,腰间佩玉,一看就是富贵人家。
"小姑娘,你这当归是几年的?
"男子蹲下身,拿起一株当归问道。
义妁不卑不亢地回答:"回郎君的话,这是三年生的当归,秋季采挖,药性温和而不燥,最适合血虚之人服用。
"男子眼中闪过一丝惊讶:"你小小年纪,倒懂得不少。
这些我全要了。
"义妁正要答应,突然听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